- 八念
- ﹝出大智度論﹞ 念者, 內心存憶也。 論云: 佛諸弟子於閑靜處, 乃至山林曠野, 善修不淨等觀, 厭患其身; 忽生驚怖, 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惱亂其心, 憂懼轉增, 是故如來為說八念法, 若存心於此, 恐怖即除也。 〔一、 念佛〕, 謂修禪觀之人, 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 應念諸佛慈悲, 救濟眾生, 功德無量。 如是, 一心念念不捨, 怖障即除也。 〔二、 念法〕, 謂修禪觀之人, 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 應當念法, 法力廣大, 通達無礙, 能滅煩惱。 如是, 一心念念不捨, 怖障即除也。 〔三、 念僧〕, 謂修禪觀之人, 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 應當念僧, 僧是佛之弟子, 能修正道, 能證聖果, 為世福田。 如是, 一心念念不捨, 怖障即除也。 〔四、 念戒〕, 謂修禪觀之人, 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 應當念戒, 戒是無上菩提之本, 能遮諸惡, 得安隱處。 如是, 一心念念不捨, 怖障即除也。 (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) 〔五、 念捨〕, 謂修禪觀之人, 若遭恐怖之時, 應當念捨。 捨有二種: 一捨施, 能生大功德; 二捨煩惱, 因此得大智慧。 如是, 一心念念不已, 怖障即除也。 〔六、 念天〕, 謂修禪觀之人, 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 應當念四天王天, 乃至他化自在天, 如是等天, 果報清淨, 利安一切。 如是, 一心念念不捨, 怖障即除也。 (四天王者, 東方持國天王、 南方增長天王、 西方廣目天王、 北方多聞天王也。 他化自在天, 即欲界第六天也。 ) 〔七、 念出入息〕, 息, 即鼻中出入之氣。 念出入息者, 謂修禪觀之人若遭恐怖之時, 應當念息, 息是治散亂之良藥, 入禪定之捷徑, 如是念念不已, 則心不馳散, 怖障即除也。 〔八、 念死〕, 謂修禪觀之人, 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 應當念死, 死有二種: 一者, 自死, 謂報盡而死; 二者, 他緣死, 謂遇惡緣而死。 此二種死, 從生以來, 常與身俱, 無可避處。 如是, 一心念念不已, 怖障即除也。
* * *1.念佛、 念法、 念僧、 念戒、 念捨、 念天、 念出入息、 念死。 2.阿那律八念經中所說的八念是: 一、 道從無欲, 非有欲得; 二、 道從知足, 非無厭得: 三、 道從遠雜, 非聚會得; 四、 道從精勤, 非懈怠得; 五、 道從正念, 非邪念得; 六、 道從定意, 非亂意得; 七、 道從智慧, 非愚痴得; 八、 道從戲樂, 非戲行得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